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把食用菌当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业态融合,建设打造赤峰市北部第一家、克什克腾旗首家三级菌种实验示范基地,初步形成集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冷库、冷链物流和渠道销售“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条。
“园区总投资1511.55万元,建成菌棚171个,规模化菌棒加工厂1处,食用菌保鲜库2处,烤干车间1处和菌种实验示范基地1处。2022年种植香菇130万棒,滑子菇24万棒,出菇1125吨,年收入约1100余万元。今年我们已完成150万棒香菇和30万棒滑子菇注水工作,第一茬香菇已经开始采摘,长势喜人。”在食用菌种植大棚中,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食用菌产业园区负责人王景东一边指挥着工人加紧采摘,一边介绍着。
“菌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苛刻,不同品种对菌棒摆放方式、光质、土壤的要求都不一样。”技术员杨厚圆介绍。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依托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及湖北农科院组建了专家工作站和实验基地,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现已实验开发食用菌品种6个。
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食用菌产业的建设发展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机会。“现在每天在基地上班的固定员工有5人,流动性员工120人左右,根据工种不同,每名员工每天的工资在130元至200元不等。”菌种实验示范基地总经理郑海东说。2022年,食用菌产业带动周边农户800余人次就业,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食用菌产业园区保鲜库内,一袋袋打包好的香菇、滑子菇被装进冷藏车。这批食用菌一部分将出现在郑州、武汉等城市的餐桌上,另一部分将通过天津港远销国际市场。有了订单式销售模式的助力,红山子乡产业园区生产的食用菌还未出菇就已订购一空。下一步,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将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品牌与市场建设,持续推动食用菌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