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内乡振字〔2023〕20号
对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176号建议的答复
林晓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环境治理促进乡村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把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党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落实乡村治理责任,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方法路径。
一、在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方面
强化旗县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苏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嘎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快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农牧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牧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调整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16050名和7751支驻村工作队开展帮扶,从抓好基层党建、助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推进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治理、开展为民办事6个方面,推动帮扶措施落地见效。
二、在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情况方面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研究制定《2022年乡村治理示范嘎查村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12个方面重点任务、细化提出15条乡村治理示范嘎查村建设重点内容,将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丰富农牧民议事协商形式,完善村规民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引导社会组织,鼓励科技特派员、帮扶志愿者、热心乡村振兴事业社会工作者、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参与乡村治理,大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全区各地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全面推行“三务”公开,村规民约覆盖率、修订率均达100%,打造乡村治理示范试点嘎查村428个。
三、在强化宣传教育、增强群众主体作用情况方面
在农村牧区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榜样就在身边”等宣讲活动2.7万场次。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守村规、改陋习、重诚信、讲互助”活动,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数字化”等治理模式,大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行为,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采取实行奖励积分、文明超市、道德银行、评定信用星级等方式,引导脱贫群众增强脱贫主体意识,依靠辛勤劳动增收致富。
四、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
全面推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让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或加入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团队,根据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优先选择资源禀赋较好、农牧民积极性较高的嘎查村,通过引入外来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遴选部分嘎查村开展创新发展农村牧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牧民收入相结合的机制办法试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居间服务优势,采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模式,推动开展整村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整村推进的,给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全区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
五、在探索创新模式提升治理效能方面
2020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政法委、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实施方案》,明确职能职责,形成部门合力,着力推动网格设置、人员配备、责任落实、待遇保障、实体运行“五个到位”。2022年跟进推动网格化治理,印发了《北疆红色网络治理服务工作指南(试行)》,推动科学设置网格,做好信息起底和数据更新工作,大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组织开展自治区级数字乡村试点,在自主申报、盟市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11个旗县区作为首批自治区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新模式,探索建设“网上党支部”、“网上村(居)民委员会”,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农村牧区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1893个,以村民小组或30-50户为单位,划定农村牧区网格75449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41269人,提高了乡村治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
感谢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2023年5月31日
签发人:贾跃峰
联系人:韩超群
电 话:0471-638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