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大井镇:一张蓝图巧运笔 富美乡村入画来
村庄风景秀丽,村民安居乐业,文明乡风拂面。近年来,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美丽经济不断绽放,一幅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浓墨重彩绘就山清水秀宜居画
山清水秀环境靓,美丽乡村正多姿。漫步在林西县大井镇,微风拂碧瓦,红花映白墙,宛如行在画中。“干干净净是习惯,看惯了干净整洁,有一点脏乱差就觉得不适应。”正在清扫卫生的村民温立国说。
大井镇充分调动优势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工作融合推进,以构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为核心,建立镇村两级联动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实行周督导月通报制度,将包村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统一纳入考核,定期进行排名,实现环境治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在一系列举措的敦促下,大井镇各行政村“各显神通”,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探索出适应本村的长效机制。以大川村为例,大川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动党员、包村工作队、村组干部、村民等100余人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30余次,生态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群众宜居质量不断提升,一幅生态宜居的靓丽画卷跃然纸上。
穿针引线铺开网格管理民生画
村居全域一张网,治理福音传千家。“如今有了新身份,不再是村长,而是网格长。名字变了,职责更重,我的动力也更足。”中兴村网格长袁国珍信心满满地说。
2022年,大井镇在全镇范围内推行“责任分级、网格管理、分类服务、信息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各个网格之间做到边界清晰明确,不混乱、不遗漏、不交叉、无缝隙,明确包村组的镇村干部、网格长、网格员三级工作职责。各网格员进行网格责任包干,实现一张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镇。中兴村作为示范点,率先以“村民社区化”治理模式为导向,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顺利完成“组改网”工作,将爱心超市、积分制管理、网格化服务、民生保障、信访进展等6大类40小项纳入网格云平台管理,提高村级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引得大井镇其他行政村纷纷效仿。
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小网格囊括大民生,小创新收获大满意,一张绣花网格图“网”住好日子。
匠心独运描绘手工艺品富民画
巧手玩转玉米皮,文明增收双升级。在巧妇人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一位位能工巧匠将平日里不起眼的玉米皮制作成精美的贴画、手工艺品。“起初只是初具雏形,需要多方的扶持才能站稳脚跟,两年多的时间,通过经验积累和不断摸索,终于有了今天的规模。”大井镇东方红村副主任邵浩展难掩喜色。
为推进乡风文明与致富增收同频共振,大井镇党委牵头东方红村成立林西县巧妇人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建设手工艺品制作扶贫车间,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有意愿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共培训妇女300余人,培养技术骨干37人,带动脱贫户13户,残疾人8户,采用“订单式”销售方式,使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铺就了一条金色致富路。从零星的农户粗放式作坊生产到初具规模企业化运作,从机动经营到注册产业合作社站稳脚跟,从自己组织货源到订单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大井镇以玉米皮手工艺品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蹚出一条玉米皮产业化经营的创收新路,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激活农村闲置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林西县大井镇正紧跟报告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昂首阔步地走在乡村振兴大路上。